——這一年,特色蛟河產業層級不斷提升。抽水蓄能電站實現“三洞貫通”,新能源鄉村振興光伏項目率先在地區并網發電,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穩步推進,獲評國家充電基礎設施應用示范縣,清潔能源示范基地聚能成勢。博石礦山一期正式開采,固城石材固廢循環利用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,金貴石材等4個項目達產達效,百億級石材產業羽翼漸豐。得利斯食品連續3年產值突破20億元大關,全省單體規模最大的甜糯玉米加工項目竣工投產,黃松甸食用菌產業園加工及倉儲車間主體封閉,百億級農特產品深加工產業初具規模。拉法山“日出云海”觀景步道全程亮化,34年以來實現首次冬季開山,紅葉谷3條特色線路全新亮相,松花湖壩東碼頭至愛林漁港正式通航,接待游客人數突破百萬大關,百億級旅游產業多點開花。“一個基地、三個百億級產業”布局成型。
——這一年,活力蛟河發展質效穩步提升。突出“一號項目”牽引作用,強化項目簽約、落地、建設、投產全過程跟蹤服務,天橋崗滑雪場等20個項目成功簽約,落地開工率達到60%;全年開復工晟安農產品冷鏈物流園等5000萬元以上項目38個,其中產業類項目投資占比達70%。爭取中央預算內、地方政府專項債、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8.46億元,地方自主財力增長116%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個體戶抽樣戶均營業收入位列地區第一,代表吉林省順利通過國家數據質量抽查驗收,新增“四上企業”12戶。深化“九解一協調”幫扶企業行動2.0版,助企對接訂單2182萬元、爭取資金6658萬元,新增貸款15.6億元,妥善解決22戶石材企業土地廠房產權辦理難題,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最高排名全國縣級市第六、東北地區第一。
——這一年,幸福蛟河惠民溫度明顯提升。面對困擾百姓的切身問題,我們直面困難矛盾,勇于答題解套,以“堅決不把歷史問題再留給歷史”的責任擔當,攻克了一批民生難題。克服資金壓力重、施工難度大、建設周期短等困難,實施總投資4億元的城區供熱管網及電廠熱源新建工程,惠及21個小區1.8萬戶居民,歷時三年的蛟河熱電廠熱源替代問題得以解決。堅持“群眾無過錯即辦證”原則,頂住開發主體缺失、欠繳土地稅費等壓力,主動擔當解決不動產登記難歷史遺留問題,全市45個小區1.6萬戶居民具備辦理房產證條件,十多年的揪心事終獲破解。市長公開電話服務中心掛牌成立,2萬余件群眾身邊的“急難愁盼”按期辦結,努力在解決百姓訴求中,查找工作短板、檢視施政質效、提升執政能力,全面筑牢了百姓的期盼線、兜底線、幸福線。
各位代表,面對7月下旬“全線超警戒、局部超歷史、多輪次疊加”的特大洪水,我們堅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抗洪斗爭。我們嚴防死守、持續作戰,落實巡堤查險、機械前置等強力舉措,19537名群眾安全轉移、妥善安置,科學果斷處置拉法河河水涌溢城區重大險情,守住了“零傷亡”底線;我們爭分奪秒、統籌推進,48小時供電和通訊全面恢復,15天道路橋涵全部搶通,2個月完成水毀房屋修繕及重建,以最短時間恢復生產生活秩序;我們不等不靠、奮力自救,維修道路37.5公里、橋涵524處,修復羅圈崴子村受災基礎設施,完成受淹農田排澇4445畝,開展“一噴多促”8萬畝,大災之年再獲好收成,取得了防汛救災的全面勝利,彰顯了眾志成城、自強不息的“蛟河抗洪精神”。
一年來,我們堅持抬高標尺、提格統籌,系統動作、穿鑿做實,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:
(一)聚力調結構、穩增長,經濟運行向上向好。特色農業質效雙升。牢記糧食安全“國之大者”,建成高標準農田、黑土地保護項目10萬畝,糧食產量達到91萬噸,我市獲評全國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。城南肉牛交易市場改造升級,肉牛屠宰量增長33%,欣合農業蛟羊繁育基地建成運營;出臺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28項政策舉措,新建靈芝GMP車間2個,黑木耳干品、靈芝孢子粉產量分別達到3.75萬噸、420噸,預計全年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長6.5%。工業經濟承壓運行。添正生物科技等2戶企業實施“智改數轉”,長白山制藥、天翔炭業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;鵬翔農機產值破億,裕豐源食品等3戶“雙停”企業、永晟礦山等2個“半拉子”工程高效盤活,關東藥業實現當年盤活、當年投產、當年升規,預計全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%。服務業撐起半邊天。舉辦汽車、家電以舊換新等促銷活動20場,發放消費券260萬元,拉動消費3500萬元,預計全年社零額增長3%。“蛟有禮”區域公共品牌上線運行,長白山酒業等3戶企業入選全省首批“吉致吉品”推薦企業。第二十三屆長白山紅葉旅游季大放異彩,紅葉谷景區活魚品鑒、特產展銷、霸王茶姬快閃店等商旅融合消費新場景火爆國慶,全年旅游綜合收入增長50%。這一年,全市經濟運行“平開、中高、后穩”,預計三次產業比例調整到28.6:22.7:48.7,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.5%,實現進入地區第一方陣目標。
(二)著力抓統籌、促融合,城鄉建設提質提速。城市面貌華彩蝶變。外灘一號樓盤交付使用,人才小區等24個老舊小區79棟樓綻放新顏,2000年以前建成小區全部改造完畢;58個小區64.5公里燃氣管網完成鋪設,管道燃氣入戶率達到29.6%;城市違建保持動態清零,農貿市場、早夜市積弊已久的衛生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;城區19.8公里道路、7座橋體亮化改造,水谷公園“增綠添彩”全方位升級,璀璨絢麗的城區夜景、綠意盎然的休閑空間讓城市更具品質。美麗鄉村更加宜居。104公里農村公路維修改建,7條農村客運班線完成公交化改造,我市獲評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。凈美村莊建設行動成效顯著,20個“千村美麗”村、2個“百村提升”村成功打造,77個移民后扶項目全面完工,羅圈崴子村戶用衛生廁所整村推進。龍鳳水庫至太平攔河壩段等3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如期竣工。105處農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,24小時供水工程比例達到75%。生態環境改善向好。深化“秸稈管控、清潔取暖、散煤揚塵”綜合治理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%。城市截污干管改造完成,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實現委托運營,國省考斷面水質保持Ⅲ類標準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入運行,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;治理侵蝕溝90條,控制水土流失2.6萬畝。嚴格落實“林長制”,實施補植補造、跡地更新1.2萬畝,生態強市建設穩步推進。
(三)傾力辦實事、解民憂,民生改善可感可及。就業形勢保持穩定。建立零工市場服務站24個,城鎮新增就業3550人,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.38萬人次,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100萬元,就業創業工作考核排名地區首位。脫貧成果堅實穩固。常態化開展防返貧監測,疊加光伏收益兜底、庭院經濟增收、小額信貸支持等舉措,脫貧人口、監測對象人均收入達到1.7萬元,提高14.5%。教育質量穩步提升。二高中等3所高中食堂提標改造,高考本科上線率突破85%,中考高分段人數位列地區首位。醫療服務便民惠民。市醫院急診綜合樓啟動使用,“一次就診只掛一次號”、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診療服務便民推行,市醫院成為地區首家吉大一院對外指導協作單位,胸痛中心通過國家級認定,我市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。文體事業蓬勃發展。市博物館獲評全國三級博物館,新站談判舊址列入全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,“浪漫七夕”熒光跑、向北音樂節、青年歌手大賽等80場文體活動火熱接力,融媒體中心在央視及其客戶端上稿數量居全省縣融第一,連續三年獲評吉林新聞獎一等獎。民生保障更加殷實。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6720元、5640元,取消9項殯葬延伸服務收費項目,擴大“助力圓夢大學”救助范圍,為優撫對象、低保戶、殘疾人等發放各類補貼及救助金1億元。78戶困難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,5個嵌入式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運營,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和綜合福利中心改造升級,“多元一體”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成。
(四)全力防風險、保穩定,底線紅線筑牢筑實。安全基礎更加堅實。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抓手,滾動開展專項整治7輪,8418戶生產經營單位實現全覆蓋排查,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。完成瓶裝液化氣居民用戶“閥管”改造5.5萬戶,餐飲場所安裝燃氣報警裝置實現全覆蓋,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。連續45年無重大森林火災,蟬聯吉林地區食品藥品安全A級地區。社會大局保持穩定。領導包案、帶頭下訪見行見效,“五化四到位”機制全面落實,化解信訪積案66件,信訪法治化取得實效。多警種融合巡邏機制高效運行,長安派出所獲評全省“楓橋式公安派出所”,刑事、治安案件保持雙下降,“兩搶”、命案實現零發案。金融風險妥善化解。全年清收債權2923萬元,化解債務2.71億元,政府債務始終處于綠色安全區間。蛟河農村商業銀行清收不良資產30.3億元,原吉銀村鎮銀行實現高風險“摘帽”,金融改革化險成效顯著。
(五)強力抓履職、轉作風,政府效能見行見效。政務服務改革縱深推進。市鄉兩級一網通辦自助服務區全面設立,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等24個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集成落地。開發區改革蹄疾步穩。人事薪酬改革穩步實施,崗位聘用制、任期目標制全面推行,“3+X”產業體系持續壯大,開發區綜合排名由全省第31位提升至第24位。國資國企改革成效顯著。長白山特色產品貿易有限公司等3處資產處置盤活,國資公司所屬企業整合提效,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%。政府自身建設務實進取。黨紀學習教育扎實開展,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得到有效整治。意識形態責任全面壓實。21件人大建議、48件政協提案高效辦結。“八五”普法深入推進,“一府兩院”有效聯動。審計廉政風險防控逐步強化,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成效凸顯。
全市精神文明、統一戰線、人民武裝、婦女兒童、青年、老齡等事業實現新發展,氣象、電力、通訊、供銷、雙擁、外事、檔案、郵政、保險等工作取得新成效。
各位代表!回顧2024年,我們歷經千辛,終摘碩果。成績的取得是市委舉旗定向、堅強領導的結果,是市人大、市政協有效監督、鼎力支持的結果,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和衷共濟、砥礪奮進的結果。在此,我代表市政府,向全市人民,向各位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離退休老干部,向各人民團體、垂直管理單位、駐蛟部隊和武警官兵,向所有關心、支持蛟河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,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!
在肯定成績的同時,理性分析我們的發展現狀,還存在一些“繞不開、拖不得”的問題。一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。經濟總量偏小,產業轉型步伐不快,工業抗風險能力弱,引領型、支撐型立市大項目還需補充。二是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領域還存在短板弱項。就業、住房、教育、醫療等民生供給距離人民期盼還有差距,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尚有欠賬,生態環境、安全穩定方面仍存在風險隱患。三是政府行政效能和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仍需加強。個別干部破解難題的勇氣和本領不夠,責任意識、擔當精神不足,頂風違法違紀問題依然存在。對于這些,我們一定不回避、不拖延,一個一個盯、一項一項改,讓蛟河每天都有新變化,讓老百姓每年都有新實惠。